4種模式 實現循環經濟—牛糞處理的方法
牛糞處理,牛糞處理方法,牛糞處理機 廣州綠鼎環保 400-6633-126
肉牛規模養殖后,牛糞處理是個難題,弄不好就造成污染,如何有效避免、并實現資源再利用呢?建議實施4種模式。
一是“牛-蘑菇-蚯蚓-雞-豬-魚”循環模式。這種模式利用農作物秸稈喂牛,牛糞發酵做基料種植蘑菇,采收蘑菇后的基料再養殖蚯蚓,蚯蚓喂雞,雞糞經過發酵后再喂豬,豬糞經過發酵后再喂魚,魚塘里的塘泥作種植業的肥料。
二是“家畜-沼氣-食用菌-蚯蚓-雞-豬-魚”循環模式。秸稈經處理后喂養家畜,家畜糞便用于生產沼氣或培養食用菌,食用菌下腳料養蚯蚓,蚯蚓喂雞,雞糞發酵后喂豬,沼渣和豬糞養魚或作肥料。
三是“家畜-蠅蛆-雞-豬-魚”循環模式。家畜糞便養殖蠅蟲,蠅蟲喂雞,雞糞再處理后喂豬,豬糞經發酵后喂魚,塘泥作肥料。
四是“家畜-沼氣-植物”循環模式。秸稈搭配精料喂家畜,家畜糞便通過厭氧發酵生產沼氣,解決農村生活用能源,發酵后剩余的沼渣和沼液作蔬菜、糧食、果樹等植物的肥料。
“內外夾攻” 應對熱應激
肉牛屬于恒溫動物,耐寒不耐熱,飼養比較適宜的溫度大約在10-25℃。而重慶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,夏季濕熱、高溫,很容易使牛產生熱應激反應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采食量和日增重都會急劇下降,并直接影響肉牛的免疫功能。
應對熱應激,可以從牛舍建設上做文章。對于散戶而言,牛舍可以修成鐘樓式的,空間盡量加高,使熱空氣向上流,并通過百葉窗排出;對有一定實力的公司,則可以投資安裝人工智能系統,通過電腦,自動調節牛舍溫度,減少熱應激反應。
如果肉牛出現了熱應激反應,可以選用開胃健脾、清熱消暑功能的中草藥山楂、陳皮、檳榔、黃芩、大曲等配置成飼料添加劑,減輕熱應激的不良影響,提高生產性能。
建設好粗飼料基地
牛不同于豬和雞,它以粗飼料為主,精飼料為輔。從全國范圍來說,草地資源退化、質量變差是一個普遍現象。河北奶牛產奶量已是全國翹楚,卻仍然只能達到美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,關鍵原因就是粗飼料質量太差。所以,重慶要發展肉牛產業,首先應該抓好粗飼料基地建設。
肉牛每天至少要吃20公斤的全株青貯玉米和4公斤的優質牧草,才能獲得正常生長所需的能量。這不是山坡上的野草能夠提供的。因此,要種粗飼料,而且要選優良品種,才能解決規模養殖的飼料問題。
選擇草種的重要依據是看其粗蛋白含量。目前,國內已經引種,并且比較適合在重慶這樣的南方地區種植的草種有黑麥草、牛鞭草等。 此外,如果現階段資金存在難題,那么建議政府和有關企業不要一味擴大規模,而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“刀口”上,也就是種植牧草上。
雜交改良 優化畜種結構
老百姓的養殖習慣決定了重慶畜種結構不太合理,母豬存欄量、出欄量與能繁母牛的數量懸殊較大,應進行調整、優化。
首先要優化本地品種,特別是搞好本地品種繁殖群;其次,引進外來優良品種,進行雜交改良。這是因為,重慶本地品種力氣小、產肉少;而雜交牛生長快、個頭大,作為耕牛來說力氣足夠,作為肉牛來說產肉量會顯著提升。加工企業有了這樣的牛源,產品附加值也會提高。 另外,各級政府應加大對養殖戶的投入和補助,并加大科技支持力度,這對促進畜種改良、種植業發展甚至土壤質量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義。
牛糞處理,牛糞處理方法,牛糞處理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