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豬場“養”出個發電站
沼氣設備,沼氣厭氧發酵罐,沼氣工程廣州綠鼎環保18902398376
彭水一原種豬場新版循環經濟:豬糞產沼氣還發電,沼液是農作物“超級營養液”眼前,是兩個巨大的儲氣罐和一座微型發電站,讓人不敢相信自己正站在養豬場里。“只聽說水和煤能夠發電,沒想到臭熏熏的豬糞最后‘變出’了電!”昨日,住在養豬場邊上的村民楊龍志感慨地說。
小山村里的“大家伙”
這是彭水自治縣保家鎮的一個小山坳,山坳里散住著7戶村民。去年5月,總投資2100萬元的集元畜牧彭水原種豬場,在這里正式投入運營。除了常年存欄祖代母豬500頭的原種豬場,這里還建有常年存欄洋二元母豬450頭的二級擴繁場,以及年出欄1萬頭的洋三元商品豬育肥場。”集元公司總經理謝興榮介紹。據悉,種場引進了新英系、新美系、加系等最新且最優的種豬品種,每年可為渝東南片區提供優良祖代純種種豬4000頭,二雜母豬6000頭。這個大型的養殖場,每天要產生10多噸新鮮豬糞及上百立方米的污水。不過,總投資450萬元的大型沼氣工程,徹底解決了這個污染問題。
臭熏熏豬糞“變成”電
“根據原料的不同,采用兩級厭氧發酵工藝,有效地解決了養殖場糞污的處理問題。”技術人員鞠建介紹,“發酵池產生的沼氣經凈化后進入儲氣罐貯存。”在兩個巨大的儲氣罐旁邊,是一座微型發電站。“沼氣工程日處理新鮮糞便12.5噸及污水125立方米,日產沼氣464立方米。”鞠建介紹,這些沼氣,無償供給種豬場辦公和生活用氣以及周邊7戶農戶生活用氣,不過每天頂多需要50立方米。剩余的大約9成沼氣則被送到微型發電站,用于發電。發出來的電也通過線路被輸送到種豬場各個角落和7戶農家中。我家的電冰箱、洗衣機、電飯煲都免費用沼氣電。”楊龍志笑呵呵地說。“電站滿負荷運轉的話,每天可以發電1000度。”謝興榮說,但實際上種豬場和農戶根本用不了那么多。“沼氣實際被利用起來的,最多只有三分之一。”謝興榮有些遺憾,“多余的目前只能排放掉。”比較好的辦法是把多余的沼氣用管道輸送到兩公里外的保家集鎮。“但一次性投入比較高,需要搞一個加壓站,所以還沒搞起來。”謝興榮說。
廢棄沼液成“超級肥”
據彭水科委主任曾林方介紹,種豬場的這個沼氣工程“科技含量相當高。”站在沼氣池旁邊,幾乎聞不出半點臭味。“利用50千瓦沼氣發電機組的余熱,使兩級沼氣池的溫度保持在35度左右,可以讓豬糞實現快速、充分發酵。”曾林方介紹。有了足夠的沼氣,種豬場用上了猛火爐、大型電飯鍋、熱水器等設備;附近農家不但用沼氣做飯炒菜,還利用沼氣煮豬食,不用再燒柴禾了。“讓我最高興的還是沼氣工程廢棄的沼液。”楊龍志說。自2009年10月沼氣工程投用后,他和周邊的農戶一樣,就開始利用這些不用錢的沼液澆灌農作物,再沒有花錢買過一粒化肥。“種場每年產生的沼液4.56萬噸,還可產無公害有機肥1368噸。”謝興榮介紹,目前周邊村民只不過利用了其中很小一部分。為了充分利用沼液和有機肥,種場目前正在與當地聯合打造1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。蔬菜基地選址距離沼氣池僅100米左右,目前管網鋪設已完畢。
養豬場“養”出個發電站-沼氣設備沼氣工程專用發酵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