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用“豬、沼、作物(果、蔬)”模式,實現生態養殖
1.生態養殖模式
以生豬養殖為主體,沼氣工程為紐帶,實行“豬、沼、作物(果、蔬)”生態養殖模式。全場年飼養生豬5000余頭,年產糞尿及污水約9450噸。按照“無害化處理、資源化利用、零排放”的要求,實施以沼氣工程為紐帶的“豬-沼-作物”生態養殖模式,生豬糞便實行干濕分離,鮮糞外運用于制造有機肥,少量豬糞及豬尿污水進入沼氣池厭氧發酵生產沼氣。沼氣作為清潔能源用于發電照明、加工飼料、抽水、炊事燃料及消毒和加溫等;沼渣、沼液用作果園菜地肥料。到目前為止,建成沼氣池4座,容積500立方米,配置沼氣貯氣柜2座,容積50立方米,沼液貯存池2座容積100立方米,并配備沼液運輸車一輛。排泄物通過沼氣工程厭氧消化處理,每日可產沼氣約50多立方米,供給本場和附近27個農戶作炊事燃料。年產沼液9000多噸,沼液采用運輸車進行運送,供本場和附近農戶約1000多畝果園、茶園、草莓、蔬菜基地作有機肥。沼氣工程使該場規?;B殖糞便處理率和資源化利用率達到了99%以上,取到了經濟、生態、社會效益的三贏。
2、成效
“豬、沼、作物(果、蔬)”生態養殖模式的實施,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、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(1)經濟效益。生態養殖模式和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沼氣工程,使養殖污水化害為利,變廢為寶,實現資源化利用,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。每年沼氣可發電或供農戶作炊事燃料,可產生經濟效益近5萬元。
沼液供給種植業作有機肥,不用或少用化肥、農藥,按已經使用農戶效益測算,使用沼液比使用化肥每畝可節約化肥、農藥成本200元以上,1000畝種植面積,年可節約生產成本約20萬元。
(2)生態效益:豬場糞便污水及時清洗入池,經過沼氣池厭氧發酵處理,不僅改變了過去豬糞滿地,蛆蟲到處爬,蚊子滿天飛的臟亂差狀況,而且使糞便得到了資源化利用,使豬場變得清潔衛生。養殖環境的凈化,有利于豬只健康生長,提高生產能力。同時,由于沼液是良好的有機肥,并具備廣譜性生物農藥功效,可以替代化肥、農藥,節約種植業生產成本,減少化肥、農藥對土壤、水源和農產品的污染,為生產無公害、綠色食品、發展生態農業,為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創造條件。
豬糞固液分離機,沼渣沼液干濕分離機,豬糞處理機